【記憶倉庫共創工作坊:日常回聲:記憶之形】
一月 23, 2019 By 投稿者
耳朵是我們每天最早上工,最後收工的感官。隨著空氣波動傳遞到耳膜上的聲響,時時刻刻伴隨著人們的日常作息。在視覺主宰的世界之外,為我們紀錄看不見的線索與記憶。
本次「日常回聲|記憶之形」計畫,將採集以聲音為主的文本,拼貼三井倉庫周邊三線道、鐵道部的眾聲喧嘩,在視線裡的空間消逝以後,曾真實存在過的痕跡。
在工作坊中,我們將與您共同透過自由書寫與聲音製造遊戲,尋找藏在記憶中與移動有關的感觸,採集在視線裡的空間消逝以後,曾真實存在過的痕跡。用書寫時代巨輪下,你我的真實日常,以及那些流動的生活與夢想。
活動內容
- 內容|透過自由書寫回憶色彩 x 聆聽與聲響創造的練習
- 講師|陳冠蓉、蕭芸安
- 對象|北門三井倉庫周邊故事、街道聲景、聲音創作等有興趣的朋友,也歡迎親子同樂加入參與!
- 說明|參與當天請帶2-5個可以發出聲音或用來製造聲音的物件
活動流程
- 09:50 - 10:00 報到
- 10:00 - 10:20 引言/主題介紹
- 10:20 - 10:50 聆聽與聲響創造的練習
- 10:50 - 11:00 看見聲音:聲音視覺化的例子分享
- 11:00 - 11:15 聲音的顏色/聲音的形狀與類型
- 11:15 - 11:45 書寫
- 11:45 - 12:20分組分享
- 12:20 - 12:30結語
報名須知
- 主辦單位保有活動異動權力,更多詳情請上活動網站查詢
- 收到「確認報名」信件,方才完成活動報名。
記憶倉庫 共創採集裝置展示
展期|2019.01-2019.02
地點|記憶倉庫
共創工作坊
記憶倉庫共創工作坊以「日常回聲—記憶之形」、「臺北無界」、「透視光年—味蕾記憶」、「透視光年—中華商圈」與「刻劃・時間與空間—藏書籤」等五大主題進行策劃。期望透過生活故事、歷史記憶的採集,文化地景的指認與連結,讓歷史建築成為生活記憶的載體。常態故事採集裝置,以及工作坊的共創活動,邀請民眾分享故事,從自身的記憶賦予臺北西區歷史意義。讓三井倉庫以及周邊文化資產廊帶的歷史價值,重新回到當代的生活脈絡中。
主辦|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承辦|景澤創意 Vision Union